close

這幾天開始po文,大家就知道借的最近很閒......好啦~直接進主題。

不過請看仔細:競爭多,不是競爭大。

一般人大多覺得做設計是一份很好的工作,如果是SOHO族更是工作自由、收入高,說實話,10年前真的是如此啦~現在呢?設計不太像是設計,這也是借的會寫學究的設計理論文章的原因,變成了熱門的科系,各大學飆出了一堆相關系所,當年借的進大學時可不超過5所大學(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當時很多學校根本還不是大學)。

所以衍生出競爭一:每年釋出大數量的設計科系畢業生。
單就經濟規模而言,市場成長的速度從來也沒追上投入設計業的人口。

競爭二:素質低落的設計人。
絕大部分的設計人都忽略設計該掌握的市調、科學分析與統計的部分,只把標新立異搞怪當創意,第一次搞怪是新鮮,第二次還會看幾眼,第三次就是無聊。另一種設計人的素質低落,是出一張嘴,安撫老闆,把做的不好的東西講成很有一套,於是,非本科的資方便覺得,好的設計就是這樣。

競爭三:半路殺出的路人甲。
借的不會說好的設計人一定要是設計科系畢業,在國外,許多好的設計師是科學家、工程師、醫師,但是他們受過長時間的薰陶,有基礎的美感,對人文以及文化有深刻的體認。相對的,在台灣,把設計當成是一種製造業,似乎學了軟體,就成了設計師。國外即使是學工的學生,也自小有對藝術人文的接觸,台灣呢?即使是文科的學生,對人文的吸收依舊相當不足,都努力在升學考試上。

競爭三又二分之一:培訓出的第二專長"人才"。
除了自發性的路人甲,我們英明的政府還培訓一堆第二專長的路人乙,學了幾堂課,連向量圖、點陣圖,印刷線數、紙張都不知道,就跑出來說是SOHO族設計師。真的這麼簡單不如開個CEO第二專長培訓,上3個月然後全部到全球大公司當CEO,台灣經濟就真的起飛了。

理論上競爭應該是進步的要件,不過在設計裡,台灣的競爭只是劣幣逐良幣。加上資方的無心提升,其實能有好發展的,有限。就是一些奉行川普行銷策略,以"名"為基礎,拿仿製的"設計"騙騙愚蠢的大眾(什麼橘子果的)

其實,最大的問題是在做的人,不管是本科、路人甲乙,平面設計不注重行銷市場,產品設計不注重UI,怎麼樣設計都不會扎實的。



其實借的現在做的是美工啦~已經無所謂啦~只是設計這個產業沒未來,台灣這個沒基礎工業的島該怎麼辦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niperjade 的頭像
    sniperjade

    Das 21Gramm Virus

    sniperja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