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商業週刊介紹一家so called台灣規模最大的設計公司,借的在多年前曾經注意到這家公司(在某一本中文版已經倒掉的汽車設計雜誌中唯一一家台灣工業設計公司打廣告),隔了5、6年,公司規模已經成長了近一倍。爲什麽說〝曾經〞注意,因為在了解了這家公司的結構之後,便直接歸類為ODM工廠,不再關心這家公司的消息。而今,再被搬出檯面,主因竟是工業生產流程式的設計。這樣的公司只能算是一手包的ODM而已。
缺乏人文素養
這一點必須老實說,並不是這家公司獨有的問題,牽涉到整個教育架構、人民價值觀與生活習慣,而且是綜合影響下的結果。我們的工業設計被歸為工科,而在通識教育的大學前階段,並沒有爲這些人培養應有比例的人文素養,而在價值觀上以升學主義以及利益前提下,這些人文素養是可以忽略的。於是,台灣設計出現一大漏洞,就是即使這些專業工業設計人都受過人因工學教育,設計出來的東西仍舊是外型OK,使用不及格。
忽略企業精神
企業精神在廣告、行銷學是必定會被考慮的,但是在工業設計裡卻被忽略,於是,產品的設計與行銷的連結便出現斷層,這是工業設計另一個可悲之處,品牌的差異只能靠公司LOGO做區隔,這樣的工業設計成效近乎於0。
〝沒有全新的設計,只有創新的設計〞,糟的是,沒有創新的設計
這種ODM設計公司,因為包了製模等下游製作部分,與ODM工廠重疊,因此,雖然設計是比ODM工廠(實際上ODM工廠也會有設計師)多的一項籌碼,不過無可避免的,犧牲設計原創性以加快製作流程是必然的,模組化製造流程也是限制創意的另一大殺手(雖然借的個人認為這家公司的設計本來就毫無創意可言),想要提升產品價值,這種蓋通性的設計是無意義的。
單就這家設計公司來說,這種模式是成功的。但是對設計發展與設計市場來說,這樣的模式,將帶領台灣產業進入泡沫化,ODM工廠已經移師大陸東南亞,可以想見,ODM工廠要吃ODM設計公司的市場區塊絕對是比ODM設計公司攻ODM工廠容易。而嚷著要有自有品牌的台灣科技業卻安於這種同質性高、替代率快速、沒有長期設計理念的設計工廠化現象,以沒有物產、缺乏人力、腹地狹小的台灣,沒有完整品牌、企業文化,當大陸或東南亞製造業純熟而轉向品牌與設計時,台灣企業瞬間消失的可能就相當高了。
其實就是浩漢設計啦!